• “维恩储能网”是一家专注能源储存B2B媒体传播平台,提供能源行业数字新闻、商业资讯、数字报告和高品质O2O活动,以满足能源储存、绿电储能、氢能源、微电网、虚拟电网、智慧能源、EV电动汽车等绿色能源行业的传播需求。

重夺第一!晶科能否坐稳光伏组件头把交椅?
来源:光伏创业班 | 发布者:维恩光伏 | 发布时间: 2023-09-17 | 204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2023年上半年,全国TOP10组件企业总出货量达163.3GW,达到2022年TOP10组件企业全年出货总量的66%。


与2022年同期相比,今年的组件出货量前五强的地位稳定,老面孔继续霸榜。但前四强排序重置,晶科能源重新夺回第一,隆基掉落第三。此外,去年下半年才入局的组件“新势力”通威股份出货量再度“大跃进”,从去年底第十位置,冲上第七位,更是向全年五强发起挑战。


光伏行业的竞争将会进入到“市场为王”的组件环节的PK。“全民组件”的背景下,组件行业的门槛已一降再降,中国光伏装机市场看似火爆,然而僧多粥少,PK的尽头往往只是价格。


01 晶科重夺第一


根据数据,2023年上半年,全国TOP10组件企业总出货量达到163.3GW,相当于2022年TOP10组件企业全年出货总量的66%。虽然与去年同期相比,今年的组件出货量前五强的地位保持稳定,但前四强的排名发生了变化,晶科能源重新夺回第一,而隆基绿能则跌至第三。此外,去年下半年才进入市场的通威股份也实现了再次“大跃进”,从去年底的第十名跃升至第七名,向全年前五发起挑战。


在具体数据方面,TOP5企业的出货量合计约为122.5GW,其中前四家企业的出货量均超过20GW。前四家企业继续在榜单上占据主导地位,但排名发生了变化。


晶科能源以30.8GW的出货量重新登上榜首。作为光伏组件领域的头部企业,晶科能源率先引领了N型组件的革命。上半年,公司出货量中N型组件的比例超过一半。此外,晶科上半年的净利润达到了38.43亿元,同比去年上半年增长324.64%,是TOP4组件企业中增幅最大的公司,显示出了晶科的稳健经营和成本控制能力。


天合光能和隆基绿能的组件出货量非常接近,分别为27GW和26.49GW。天合光能披露,截至2023年6月底,公司累计组件出货量已超过150GW,其中210组件的出货量超过了75GW。与此同时,天合光能的至尊N型700W+组件也实现了量产。


隆基绿能在2022年摘得了组件出货量的第一名,但今年上半年却跌至第三位。据隆基绿能的半年报,2023年上半年,公司的HBPC(高效复合钝化背接触技术)电池已经投入了量产。隆基将差异化产品作为竞争优势。


晶澳太阳能的上半年组件出货量为23.9GW。晶澳太阳能凭借自身的研发优势,推出了多款市场受欢迎的新产品。上半年,公司发布了基于新一代尺寸矩形硅片的全新n型组件产品DeepBlue 4.0 Pro。根据公司的产能规划,2023年底组件产能将达到95GW。


阿特斯太阳能位列TOP5.面临激烈的竞争。为了保持前五的地位,阿特斯于2023年6月9日成功登陆A股,并制定了2023年度30-35GW的出货计划。


02 豪赌一体化


今年5月,晶科能源宣布与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管委会签订投资协议,将在山西综改区规划建设年产56GW垂直一体化大基地项目。


需要特别指出的是,这个56GW项目包含56GW单晶拉棒、56GW硅片、56GW高效电池以及56GW组件,加起来总投资大约560亿元。一旦建成,将成为行业最大的N型一体化生产基地。


这些产能投产后不只对晶科,对整个光伏行业都会产生巨大影响。要知道,2022年晶科全球组件出货量不过44GW,电池片老大通威去年电池出货量是48GW。


而这还不是晶科能源今年的全部。


山西项目敲定之前,晶科能源已先后披露浙江海宁186.8亿元、江西上饶市广信区108亿元的项目投资规划。粗略算下来,仅上半年,李仙德就已亲手砸下八九百亿,在整个行业面临潜在过剩风险的背景下,外人都不免为他捏一把汗。


面对行业疯狂的扩张,很多光伏人开始犹豫,踌躇不前,但李仙德却想的很清楚,做的也很果决。用他自己的话说,虽然一体化避免不了容错率低挑战,技术路线和工艺制程的选择,将直接影响动辄上百亿投资的结果以及市场机会错失的难以回头。但是,TOPCon一体化的规模和效率,一定是下一战的竞争底气,而一体化成本是下一战的竞争底线,必须搞点大的。


也因此,晶科能源已经完全占据了N型TOPCon的先机,其凶猛给整个光伏行业一种窒息的压迫感,某种程度上也固定了短期竞争格局。但是,这远没到讨论大结局的时候,光伏从来不缺悬念。


03 向左,向右


晶科梭哈TOPCon的同时,隆基把自己的未来交给了BC。


9月5日,在隆基绿能而业绩说明会上,董事长钟宝申首次对外表示,公司将绕开TOPCon,直接把发展重心聚焦BC电池。俨然一副“你打你的,我打我的”的姿态。


所谓BC电池,全称“Back Contact”(背接触电池)。BC是个技术的通用名称,其基型是IBC电池,IBC在技术上有比较好的兼容性,可与P型、HJT、TOPCon等技术结合,分别形成HPBC、HBC、TBC等多种技术路线,这些电池统称为BC类电池。


IBC的PN结和金属接触都设在电池背面,正面没有金属栅线遮挡,也没有金属电极结构,所以BC电池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入射光,带来更多有效发电面积,从而提高电池的转化效率。理论上,BC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有突破30%的可能。


从隆基绿能目前的产能规划来看,除了有30GW的TOPCon产能将在明年一季度末全面达产,投资计划里的其余项目均转向了BC技术。把TOPCon当做过渡产品,而不是终局路线,隆基内部是经过充分论证的。


TOPCon技术和传统PERC电池相比效率提升幅度比较小,技术高度同质化,非常容易出现投资收益达不到预期的状态,甚至可能出现未赚钱就过剩的苗头。目前TOPCon的投资收益率还是低于PERC,明年上半年有400-500GW产能投向市场,很快进入相对过剩的状态,届时TOPCon的投资收益压力可能会进一步提升。


至于BC电池,虽然目前成本高,技术难度大,但随着研发的深入,很多问题都在一步一步解决。以良率为例,目前隆基的HPBC产线良率已经达到95%,相比PERC的99%以上还有差距,但理论上达到93%以上就已经具备大规模连续生产的条件。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,未来良率和转换效率等指标还会继续提升,成本也会随之降下来。


9月5日当天,隆基放出的这一重磅消息彻底打破了光伏圈的平静,各主要上市公司纷纷在对外披露自家技术路线,除了隆基和爱旭站队BC,其余大多把票投给了TOPCon。但隆基的选择必须引起重视,历史上看,其对技术路线的判断有很强的穿透力。


当年全行业都在做多晶硅,李振国和钟宝申研究后发现单晶硅最终将具备度电成本优势,于是果断押注了这条非主流路线。到2014年,单晶硅的全产业链成本优势已显著高于多晶硅,隆基一举实现弯道超车。


短时间内,在TOPCon领域拥有绝对产能优势的晶科能源无疑会居上风,但如果隆基能在3-5年内将BC电池推向市场,那难题将再次甩给李仙德。


光伏,又要变天了。



             此内容为维恩储能所转载其他网站内容,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

             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,内容仅供参考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若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凡来源注明维恩储能网的内容为维恩储能网原创,转载需注明来源。